首页

女王内裤

时间:2025-05-29 11:30:19 作者:从美食出行到清洁能源,中企在巴西拓市场、探机遇 浏览量:28983

  点外卖、喝奶茶、叫网约车…… 这种普通中国人的日常,在巴西也变得不再陌生。

  在这个距离中国1.8万公里的拉美大国,中国企业纷纷加码布局,正试图在巴西复刻“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天”。

  为什么是巴西?

  这是一个够大够新的消费市场。

  作为拉美第一大经济体,巴西拥有超2亿人口,15-64岁劳动力人口占比约七成,2024年人均GDP约1万美元。用“盘子大,活力足”来形容巴西消费市场再贴切不过。

  作为“手机重度使用”国家,巴西86.2%人口为互联网用户,人均每日使用手机时长超过5小时。中国互联网企业拥有先进算法和运营经验,开拓巴西市场大有可为。

  “巴西市场成长空间大,与中国产业互补性强,两国友好关系潜力无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接受三里河采访时如是总结。

  眼下,多家中国科技企业正加速落地巴西本地运营团队。美团旗下外卖服务Keeta宣布计划5年内在巴投资10亿美元,除建设即时性配送网络外,还将为当地合作伙伴提供数字化运营工具。这不仅是一次资本下注,更是技术生态的深度融合。

  这是一个与中国产业高度互补的市场。

  在能源与制造领域,巴西与中国的产业升级方向高度契合。

  “巴西拥有大量风能和太阳能项目,但开发人员和设备不足。而中国在新能源技术和人才方面优势明显,恰好能满足巴西的需求。”一位熟悉巴西能源市场的人士告诉三里河。

  目前,巴西85%以上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光伏和风电市场增长迅速。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巴西实施了《2050国家能源计划》,这与中国“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的出海需求不谋而合。

  近年来,在能源领域,中国电建、中广核等企业陆续在巴西投资建设光伏项目,将中国技术带到当地。

  在制造领域,长城汽车在巴西的工厂将于今年7月投产,并计划打造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比亚迪、奇瑞、江淮也争相加码布局这个世界第六大汽车市场。

  中国企业在巴西,不只“走出去”,更是“融进去”。

  本轮投资热潮背后,得益于中巴两国友好交往的升温和政策支持。

  5月10日至14日,巴西总统卢拉第六次访华。他表示,“要让巴西企业去中国,中国企业来巴西,我们携手合作,实现共赢。”访问期间,他还亲自登上一辆中国新能源车,感受“中国智造”的魅力。

  其实,不少中国企业早已进入巴西市场,从智能物流系统到数字化汽车工厂,再到清洁能源基地,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巴西经济底层结构的重塑,角色也从“商品销售者”转向“生态参与者”。

  业内普遍认为,巴西不仅是中国企业辐射拉美的“登陆点”,也是检验本土融合能力的试金石。中国企业通过巴西布局拉美市场,既打造多点支撑的全球市场网络,也以优质产品和技术助力拉美地区发展。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国企业在巴西的实践证明,中国企业国际化,不是只“把中国经验搬出去”,而是“与世界共建新范式”。

  (“三里河”工作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习近平主席会见岑浩辉传递中央对澳门关怀支持期望

杨闯世一直对农活亲力亲为。除草时,他背着二三十斤重的大除草机在田间作业,机器运转时一直震动,干完活儿肩膀疼,筷子都拿不起来。

多地引发“预制菜进校园”担忧,有家长辞职送饭

布林肯认为,拜登政府在过去一段时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等法案,这为美国在中美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奠定了良好基础,并再次强调了“团结盟友”的重要性。不过随后布林肯话锋一转,再次强调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并指出中美在许多地方需要合作。

重庆轨交回应“孕妇被墙面脱落物砸伤”:伤者仍在救治中

广西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各民族交融共存,形成多民族聚居格局和独特文化传统;天然生态环境,造就壮美自然风光。广西改革开放46年,为联合国倡导的生态环保、扶贫互助等17项全球可持续发展项目和理念,提供多项成功实践范例。

云南永善山火大部分明火已扑灭 过火面积超200亩

在杨远帆的团队里,有和他并肩作战的校友吴毅龙,有曾在马来西亚留学的王达开,还有在新加坡、英国留学7年的范珂溶、来自马达加斯加的中国科大硕士留学生王双卿,这群2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共同的梦想而聚集在合肥。

脑机接口接入现实

标准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国家医疗保障局自2018年成立以来,就以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为突破口,制定发布了医保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等18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构筑了全国统一的医保标准库和数据池;通过梳理全国现行近33万条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形成了14688项全国医疗服务项目,确保医院治病收费清楚,群众看病付费明白;将全国359个统筹地区的地方“门诊慢特病”病种支付标准,规范统一为1029个病种代码,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五个“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关资讯
美国青少年在贵州逛苗寨 感受“村BA”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多重挑战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深度调整。新冠疫情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收缩进程,区域化、近岸化和本土化态势明显。在此背景下,我们强调实现产业体系自主可控,重要且必要。同时要看到,实现产业体系自主可控不等于追求全面自给自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已经更为细化,特别是在数字技术推动下,大型跨国公司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布局其供应链,实现各环节、各单元的统筹协调,不同企业、不同供应链之间的交互更加紧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一国很难完全依靠自己力量打造某一产业链的全部环节,也没有必要将全部产业、每个环节都实现自给自足。因此,必须选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自主”来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可替代性,包括原材料替代、中间品替代、终端消费品替代等,确保在外部供应中断时,能够依靠本国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要达到“可控”的目标,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从这个角度看,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满足人民衣食住行通讯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需要的相关产业;二是满足人民康养、高端消费、智能消费等高品质消费的产业;三是先进制造、高端装备、工业母机、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能够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四是尖端科技、前沿科技等保障现代化国家建设和国家安全的产业。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